今年....要改成去年了
現在已經是2014了先祝格友們新年快樂喔~
去年七八月開始了我瘋貓的日子
平常拍鳥都是白天,拍貓頭鷹卻是要晚上出門
一個星期有好幾天都是摸黑在樹林裡找貓
現在回想起來還真有些後怕
總共記錄了四種貓頭鷹,就數量來說成果還算滿意~
貓頭鷹為鴟鴞科鳥類通稱,牠們是夜行性猛禽
白天並不容易看見所以讓人有特別神秘感
雌雄同色,頭大頸短鉤狀嘴巴非常銳利
頸部可以做180度以上旋轉
有些種類具有顏盤和角羽
和一般鳥類不同眼睛位於顏盤兩側,視覺敏銳
顏盤有集音效果方便其定位獵物的所在
羽毛柔軟,飛羽末梢呈細微裂狀,飛行時有消音效果
飛行時不會發出聲音讓牠們更容易捕捉到獵物
腳趾銳利,主要以小型哺乳類動物鳥類和昆蟲為食
採一夫一妻制,營巢於樹洞,雌鳥負責孵蛋,雄鳥負責獵食
褐鷹鴞是我的第一筆紀錄,(不算白天拍到的鵂鶹)
拍攝當天一下班連飯都沒吃就趕往石門水庫,只帶攝影器材也沒有任何照明設備
就興匆匆跑去,還好現場還有不少鳥友才能順利拍攝
#1身長約22到28公分
#2牠們喜歡在有路燈的地方獵食受光源吸引而聚集的昆蟲
#3顏盤不明顯也無角羽,求偶期會發出"胡~胡~"的聲音
#4特別喜歡牠大大眼睛
領角鴞是最靠近人類居住地方的貓頭鷹,
獨自一人到家裡附近水庫就讓我遇見隻乖貓咪
5米距離足足站了一個小時都不動,可是我這個阿呆卻忘記帶快門線
#5身長約22到26公分
#6顏盤灰色角羽明顯
#7聲音為"戶~"單音,每次間隔數秒
#8後來才發現原來社區內就有固定的族群,我還大老遠跑到水庫去找~
黃嘴角鴞花費了我最多時間拍攝,非常隱密不容易發現
為了拍牠還被巡羅警察關切了好幾次,有一次還幫我補光,有夠便民的~
#9身長大約是15公分
#10顏盤黃褐色
#11很喜歡鳴叫,會發出"噓~噓~"的鳴聲來宣示領域
#12體型較小,警戒性較高,拍了好多次都沒拍到背面~
#13
#14
#15這張距離很近,躲在樹葉後面瞪著我~
前面3種都是平地可見的貓頭鷹,接下來要看的灰林鴞則居住在高海拔山區
為了拍牠開了約300公里路程,和3個好友在塔塔加山上從晚上八點一直找到隔天凌晨3點
發現了不少隻結果只有一次拍攝時機,雖然不滿意,可是心裡卻很滿足~
#1身長約35- 40公分,會站在路旁交通號誌上尋找水溝中老鼠青蛙
#2愛心形顏盤,初看就迷上了
#3鳴聲為低沉的"呼呼"聲
#4由於居住在高海拔山區,要見到牠還真不容易啊,今年一定要再上山看看牠們
以上就是去年尋貓的成果,台灣有繁殖紀錄的貓頭鷹共有八種
我已經記錄了五種,蘭嶼角鴞到蘭嶼拍大概不難
剩下的黃魚鴞和褐林鴞這兩種超級夢幻的鳥種也不知何時才能有緣分的到來~
鵂鶹連結http://wktseng54.pixnet.net/blog/post/319993253